苏州小纳米创出大奇迹_陶氏_ayx爱游戏手机_网页登录入口
ayx爱游戏手机登录一线品牌水处理树脂指定供应商

原厂直供、假一赔百、品牌代理、正品保障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755-23192914
ayx爱游戏手机登录:苏州小纳米创出大奇迹

苏州小纳米创出大奇迹

发布时间:2024-07-18 08:57:41 | 来源:ayx爱游戏手机登录

  春来潮涌东风劲,奋楫扬帆逐浪高。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一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拔地而起:“机器人谷”“药谷”“声谷”“光谷”“视谷”……它们激荡着科学技术创新的活力,汇聚着产业壮大的合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

  放眼全国,一批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聚沙成塔,逐渐形成极具引领力与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产业集群。即日起,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推出“探寻产业高地基因密码”全媒体主题报道,深入采访调研一批中国特色产业高地,解码产业高地成长基因,探索中国经济高水平发展路径。

  苏州纳米产业从“基础研究”延伸至“多种应用”,逐渐构建出“纳米+”产业生态圈。目前,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总体规模全国领先,约占全国的30%。2022年纳米产业相关企业1128家,产值规模达1460亿元。

  纳米很小。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一根头发的直径,大约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直径大约就是一纳米。科学家常用的一个类比是,如果把直径为一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纳米价值很大。纳米技术,涉及在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和操纵物质。微观尺度下,纳米材料“打开了一个物质的新世界”。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表示,纳米和纳米以下的材料结构,会是一次技术革命,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总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30%。这里不仅成为国家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还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据统计,2022年,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822亿元,纳米产业相关企业1128家,产值规模达1460亿元。

  “苏州的纳米产业集群,代表了中国纳米的顶配水平。”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淑梅说,牢牢掌握底座技术后,“纳米+”将赋能百行千业。“在长三角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更多‘极致技术’能在这里碰撞、交融、裂变,奔腾不息。”

  最是一年春好处。沿着苏州金鸡湖大道一路向西,不到10公里就可抵达苏州纳米城。繁忙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占地20万平方米的姑苏实验室正在加紧建设,纳微科技科研大楼拔地而起,敏芯股份新大楼装修收尾……

  这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近1800亩土地上,入驻纳米企业超46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引进院士团队7个,涌现了一批细分赛道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据统计,目前已有中科新材、敏芯股份、东威半导、纳芯微和润迈德等15家纳米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入驻,其中纳微科技等5家公司为苏州纳米产业本土孵化。

  2006年,苏州联合中国科学研究院建立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这是国内首个以“纳米”命名的研究所。

  与绝大多数新兴起的产业相比,纳米要更为年轻,诞生至今不过30多年。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纳米产业在国内刚刚起步。我们要上这一个项目,很多人不理解,因为纳米科技是一项基础性科研工程,技术攻坚既需要创新,也需要耐心。”张淑梅回忆道,“从一开始,我们就做好了‘长期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花大力气,长期投入。”

  和“起步早”同样重要的,是“起点高”。中科院纳米所在苏州落地,赋予了纳米产业化落地的责任,也提供了纳米产业飞跃的机会。

  据徐科介绍,他从2003年左右开始研究北京奥运场馆的灯光布置,其中要用到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中,他了解到中科院在苏州建立新的研究所,希望把科研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这与他的想法完全契合,双方很快“牵手”。

  2010年,纳维科技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氮化镓晶片,在氮化镓晶体结晶质量与块体材料电子迁移率等综合指标方面,均步入国际第一方阵,成为全世界第7家、我国首个具备氮化镓晶片生产能力和批量供货的公司。

  “苏州能找到我需要的资源,能找到支撑我们发展的平台,投入可能是最小的,就能把事情做起来。”徐科表示,苏州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努力构建投资体系,让创业企业能扎下根来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它希望得到的或应该得到的支持。

  2014年,苏州纳米城投资了全球纳米领域的大科学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为纳米级芯片制造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研发基础。这是世界上首个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纳米大科学装置,可以极大地提升纳米级器件制造效率。

  “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底座’,集群确立了以苏州实验室为龙头,姑苏实验室为传承,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为组成,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机构为补充的创新体系。”张淑敏说,有了“根基底座”,有关技术人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

  在苏州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的实验室内,显微镜下,连成一串串的球状颗粒遇水后迅速散开,独立分布在玻璃片上,这些颗粒便是纳米微球。

  “这种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能为生物药‘去杂质’。就是这么不起眼的‘微球’,占据了整个药物研发成本的50%至80%。”纳微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江必旺介绍,这项关键技术此前一直垄断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一定高价购买,“我们的产品一上市,就倒逼国外一家公司将每公斤数十万元的价格降至原先的十分之一。”

  从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到单分散多孔硅胶微球,再到磁性微球,10多年来,纳微科技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并成为全世界第一家能够给大家提供粒径超过30微米微球层析介质的公司,并于2021年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纳米微球材料第一股”。

  “企业有需求,我们就跟进服务。”张淑敏介绍。2010年,纳米技术应用被苏州确立为区域战略性产业。同年,园区成立了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苏州纳米公司”),主要职能就是建载体、建平台,提供公司发展所需配套服务。

  “公司坚持了这么多年,除了得益于苏州纳米城提供的实验平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苏州纳米公司的天使投资基金。”敏芯股份副总经理张辰良说,在资本助力下,公司最初的实验逐渐衍生出一代代新产品;当产品品类增长、销量利润增加后,公司又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始自建晶圆制造生产线、封装线,形成了IDM模式,并于2020年登陆科创板。

  从来园区做实验的“背包客”,到组建团队、成立企业落户苏州纳米城,再到企业上市,敏芯股份只用了7年。如今,敏芯股份拳头产品MEMS声学传感器出货量连续3年保持全球第三名,MEMS声学传感器产品还拓展应用至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笔记本、车载设备上,公司最新研发的MEMS惯性和压力传感器,也应用到医疗、汽车、电子消费等消费场景。

  随着慢慢的变多力量汇入,苏州纳米产业集群正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引领”。苏州纳米产业也从“基础研究”延伸至“多种应用”,逐渐构建出“纳米+”产业生态圈。

  “我们用纳米技术制备出6寸晶圆,用于制备高功率通讯激光芯片。”度亘核芯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杨国文说。杨国文拥有34年半导体激光芯片及器件研究与开发经历。

  2022年,杨国文和团队成功研发980纳米单模泵浦模块激光芯片,并获得院士专家组认证,解决了超长距离通讯系统“缺芯”问题,成为行业引领者。“980纳米芯片由于极高的可靠性要求,以及极高的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被称为芯片界‘皇冠上的明珠’。经过3年努力,度亘摘到了这颗‘明珠’。”杨国文介绍。

  目前,度亘核芯已成拥有激光器芯片设计、外延生长、器件工艺、芯片封装、测试表征、可靠性验证及功能模块等全套IDM垂直整合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被评为“潜在独角兽”企业。

  “纳米技术是一个平台技术,能够应用到各个行业,形成‘纳米+产业’发展。”张淑敏说,“纳米+”产业能够说是“万能的、万用的”,未来可应用的产业范围非常大,对产业的影响巨大。

  “纳米+生物医药”产业,可助力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及医疗器械材料的创新制备;“纳米+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可改变新一代半导体的材料和性能,使芯片也能衍生出更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产业,可形成功能性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可应用在更多民生方面,如纺织衣物、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还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及能源领域……

  园区初创企业开贝科技首席技术官凯文介绍,公司研发的铂金抗菌纳米材料,可以涂覆在物体表面或与原材料深度结合,产生自主抗菌、消杀有机体细胞的功效。

  “喝水的杯子、快递的盒子、与人皮肤接触的医疗器械,都可以用纳米抗菌材料来制备,我们大家都希望推动纳米抗菌材料与更多材料、行业融合,带动行业创新、产业升级。”凯文说,公司正联合其他纳米新材料企业拓展产品应用场景,重点进军生物医药领域抗菌医疗器械的制备赛道,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江必旺说。2022年末,苏州成立了纳米新材料协会,江必旺担任协会首任会长。

  上市公司202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纳微科技、东微半导、纳芯微3家企业营业收入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其中,纳微科技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58.12%;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46.41%。

  东微半导是一家以高性能功率器件研发与销售为主的技术驱动型半导体企业,产品专注于工业及汽车相关中大功率应用领域,2022年4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是国内“充电桩芯片第一股”。2022年,东微半导实现营业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42.74%;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93.57%

  纳芯微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企业,2022年4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是“科创板车规芯片第一股”。2022年,纳芯微实现营业收入16.73亿元,同比增长94.02%;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4.21%。

  此外,苏州纳米城的国际交流也日趋紧密。据了解,苏州纳米城不仅搭建24个关键环节公共服务平台,还与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科学技术合作关系,与芬兰、荷兰等地分别合作成立了国际纳米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了10家离岸创新基地。

  “相信未来十年是纳米产业腾飞发展的十年。”张淑敏表示,希望以“产业+”创新融合模式,在千亩的产业园里,锻造出更高水平的千亿产业。

相关产品